問答題
夏、商、周,史稱“三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奴隸制社會時期。當時,生產(chǎn)工具簡陋落后,生產(chǎn)力水平極為低下,季節(jié)轉換、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都對農(nóng)業(yè)收成的豐歉有嚴重影響。因此,“三代”時期的國家財政分配只能在可能取得收入的基礎上來安排支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制國用,量入以為出”的財政原則。但是,“三代”的財政收支平衡,又不是簡單的平衡,而是要求“多有結余”。如,周代就按“耕三余一”的原則來制定財政支出總額,即“三年耕,必有一年之余,八年耕,必有三年之余”。如果“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同時,周代還有專項儲備,以待急用,即“凡邦國之貢,以待吊用,凡萬民之貢,以充府庫”。
請問,上述材料反映的財政思想及其原因是什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以下哪個選項是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常用標準?()①凈現(xiàn)值標準②收益成本比率標準③最低成本標準④內(nèi)部收益率標準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什么是政府采購制度?簡述建立政府采購制度的社會經(jīng)濟意義。
題型:問答題
行政管理支出對經(jīng)濟產(chǎn)生何種影響?
題型:問答題
氏族社會后期,伴隨著()逐步成為整個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社會日益分裂為根本利益互相對立的階級,并產(chǎn)生了國家。
題型:單項選擇題
屬于財政介入資源配置的機制和手段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什么是稅式支出?與直接支出相比,其自身特點是什么?稅式支出的手段有哪些?
題型:問答題
簡述財政補貼的特征、內(nèi)容和形式。
題型:問答題
評價利益說和支付能力說。
題型:問答題
我國的國有資產(chǎn)收益如何分配?
題型:問答題
經(jīng)濟決定財政的含義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