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B.加快落實“大躍進”的方針
C.解決社會主義改造的遺留問題
D.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問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我國工業(yè)落后的狀況在新中國成立后很快得到改變,這說明()

A.只有實行改革開放才能推進發(fā)展
B.實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是富國大計
C.實現(xiàn)民族獨立是推動近代化的前提
D.實現(xiàn)近代化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2.單項選擇題新中國工業(yè)化進程開始時的主要特點是()

A.合理調整工商業(yè)
B.沒收官僚資本
C.與變革生產關系同步進行
D.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3.單項選擇題語匯出現(xiàn)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國家政治經濟主題的變化。據統(tǒng)計,以下為1949年一1952年各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出現(xiàn)的高頻率語匯。其中屬于1952年的是()

A.準備、中國共產黨、敵人、改造、經濟建設
B.敵人、解放軍、中國人民、美國、解放
C.嚴重、困難、農民、地區(qū)、解放
D.中國人民、侵略、中國、美帝國主義、祖國

4.單項選擇題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一些農村吹哨上工,農民聽到“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這一順口溜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農村的生產關系已出現(xiàn)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
B.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C.這是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形式
D.經濟建設的速度超越了客觀規(guī)律

5.單項選擇題1957—1966年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其歷史階段特征是()

A.正確與失誤、成就與挫折錯綜交織
B.社會主義經濟持續(xù)和穩(wěn)定的發(fā)展
C.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D.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最新試題

山西柳林《楊氏家譜》認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業(yè)?!嫩E田疇,則農為本業(yè)。置身曲藝,則工為本業(yè),他如市塵貿易,魚鹽負販,與挑擔生理,些小買賣,皆為商賈,則商賈即其本業(yè)”。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春秋時期出現(xiàn)了鋤、鏟、鐮、耙、镢等鐵農具。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已能使用于墾地、翻土、開溝、整地、除草和收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以上材料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據記載,周人的婚嫁年齡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最晚到春秋時代,周人的晚婚習俗已開始被早婚替代。齊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張早婚。這主要是因為()。

題型:單項選擇題

《齊民要術》記載:“其(桑)下常斸掘,種菉豆(即綠豆)、小豆。二豆良美潤澤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為楮作暖?!边@表明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表反映了1951-1960年我國城鄉(xiāng)人口結構的變化。這一時段內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近年來,河洛地區(qū)出土了大量兩漢時期的鐵農具,主要包括翻耕農具、中耕農具、整地農具、播種用具、收獲農具等。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河洛地區(qū)()。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圖是學者基于經濟數(shù)據測算出的清代康乾時期糧食產量相關數(shù)據,由此可知()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詩人這樣寫道,“人說耦耕省牛力,今人皆愛一牛犁。精耕細作中華史,丹青千年載傳奇”。詩中反映的耕作技術出現(xiàn)在()。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面為1912年和1921年中國近代面粉業(yè)生產能力比重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圖這組與牛有關的文物反映出漢代()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