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0歲,發(fā)熱一周,并有咽喉痛,最近兩天皮膚有皮疹。體檢:頸部及腋下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cm。入院時血常規(guī)結果為:HGB113g/L:WBC8×109/L,PLT213×109/L,血片白細胞分類淋巴細胞比例增加。
首先考慮下列哪一種疾病()
A.惡性淋巴瘤
B.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C.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E.上呼吸道感染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女性,78歲,右上腹痛伴高熱一周,有糖尿病病史。體檢:肝區(qū)有壓痛及叩擊痛。檢驗:HGB104g/L,PLT443×109/L,WBC56×109/L。白細胞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90%、淋巴細胞5%、單核細胞2%,幼稚粒細胞3%,粒細胞可見毒性改變。B超檢查可見肝區(qū)有4cm×6cm大小的液性暗區(qū)。
該病首先要與下列哪一疾病鑒別()
A.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B.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
C.骨髓纖維化
D.急性白血病
E.類白血病反應
女性,78歲,右上腹痛伴高熱一周,有糖尿病病史。體檢:肝區(qū)有壓痛及叩擊痛。檢驗:HGB104g/L,PLT443×109/L,WBC56×109/L。白細胞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90%、淋巴細胞5%、單核細胞2%,幼稚粒細胞3%,粒細胞可見毒性改變。B超檢查可見肝區(qū)有4cm×6cm大小的液性暗區(qū)。
為了要排除其他疾病,必須要做哪一項檢查()
A.骨髓檢查
B.NAP染色
C.POX染色
D.PAS染色
E.費城染色體檢查
女性,78歲,右上腹痛伴高熱一周,有糖尿病病史。體檢:肝區(qū)有壓痛及叩擊痛。檢驗:HGB104g/L,PLT443×109/L,WBC56×109/L。白細胞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90%、淋巴細胞5%、單核細胞2%,幼稚粒細胞3%,粒細胞可見毒性改變。B超檢查可見肝區(qū)有4cm×6cm大小的液性暗區(qū)。
白細胞增多首先考慮是哪種疾病()
A.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B.脾功能亢進
C.骨髓纖維化
D.急性白血病
E.類白血病反應
男性,65歲,手腳麻木伴頭暈三個月,并時常有鼻出血。體檢:脾肋下3.Ocm,肝肋下1.5cm。檢驗:血紅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數(shù)11OO×109/L,白細胞數(shù)21.6×109/L,以中性分葉核為主,NAP積分增高。
該病臨床上易并發(fā)。()
A.血栓形成
B.溶血
C.肺部感染
D.骨骼破壞
E.皮膚出血
男性,65歲,手腳麻木伴頭暈三個月,并時常有鼻出血。體檢:脾肋下3.Ocm,肝肋下1.5cm。檢驗:血紅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數(shù)11OO×109/L,白細胞數(shù)21.6×109/L,以中性分葉核為主,NAP積分增高。
患者鼻出血是由于什么原因。()
A.血小板數(shù)增多
B.血小板功能異常
C.凝血因子合成減少
D.鼻粘膜下血管畸形
E.鼻粘膜炎癥
最新試題
下列何種核型的AML對治療反應良好,緩解期較長()
某男,42歲,患者因低熱、消瘦、乏力及食欲減退來醫(yī)院就診。觸診有胸骨壓痛和脾中度腫大,血象檢查可見白細胞數(shù)可高達60×10/L,主要為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桿狀核細胞。原粒細胞不超過5%,嗜酸和嗜堿粒細胞增多,血中偶見幼紅細胞。骨髓象:粒細胞增生極度活躍,粒紅比例12:1,原粒細胞5%,早幼粒7%,中幼粒占21%、晚幼粒25%和桿狀核粒細胞31%,分葉核13%。染色體檢查可見t(9;22)(q34;q11)染色體。試分析該病例。
女,30歲,主訴腹部不舒服,近來加重。查體:脾肋下10cm,肝肋下3cm。血常規(guī)檢查:Hb100g/L,WBC4.8×109/L,BPC84×109/L,涂片分類:未見明顯異常細胞;骨髓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2.5:1,片中有大量形態(tài)特殊的細胞,其胞體50~80μm。胞質(zhì)豐富,其中含有許多空泡,核較小,染色質(zhì)疏松,核仁未見。SBB及PAS染色呈陽性,POX及ACP染色陰性。家族中有類似的病人。試分析該病案。
根據(jù)以上病例,該患兒可能的診斷是什么?
某患兒,出生9個月畏食嘔吐、肝脾大、皮膚干燥呈蠟黃色、肌無力。X線肺部檢查見有網(wǎng)點狀陰影。外周血檢查見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數(shù)正常,但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胞質(zhì)中可見有空泡。骨髓檢查可見少量胞體較大的細胞;該細胞呈圓形、橢圓形。胞核較小、呈圓或橢圓形。胞質(zhì)豐富并充滿大量泡沫。細胞化學染色結果如下:POX(-)、SBB(+)、PAS見泡壁弱陽性,空泡中心陰性。堿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試分析該病案。
患者,男性,63歲,自感體重明顯減輕,伴乏力明顯,食欲明顯減弱,并自己發(fā)現(xiàn)左上腹飽滿且捫及質(zhì)地較硬的“包塊”,在門診就診。家族史:父母、兄弟及兒子均健康。體格檢查:患者神志清楚,心、肺檢查無異常。肝未觸及,脾肋下4cm、質(zhì)韌、表面光滑、無觸痛,淺表淋巴結不大。實驗室檢查:血象:Hb95g/L,RBC3.0×1012/L,WBC101.2×109/L,PLT148×109/L,早幼粒細胞2%、中性中幼粒細胞27%、中性晚幼粒細胞17%中性桿狀核細胞12%、中性分葉核細胞33%、嗜酸性粒細胞2%、嗜堿性粒細胞3%,淋巴細胞4%。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例為26.9:1。以粒系增生為主占94%,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及桿狀為主,可見原始粒細胞,嗜堿性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紅系增生受抑。細胞化學染色:堿性磷酸酶陽性率0.05。染色體檢查:46XY,t(9,22)(q34:q11)生化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根據(jù)以上病例,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
臨床上將戈謝病分哪幾型()
形態(tài)學檢查時見到Auer小體可以排除()
者,男,54歲。因高熱、消瘦1個月,伴身目黃染、乏力10天入院。體格檢查:T39℃,R24次/分,P100次/分,Bp12/8kPa。貧血貌,急性病面容,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肝肋下2cm,脾肋下2cm,無胸骨壓痛。實驗室檢查:WBC1.2×10/L,N59%,L41%,Hb78g/L,PLT32×10/L,RetO.2%。尿、糞常規(guī)正常。腎功能正常。肝功能:ALT250U/L,AST238U/L,LDH1300U/L,ALB30g/L,TP72g/L,乙肝兩對半陰性。4次血培養(yǎng)均陰性,血找瘧原蟲3次均陰性,肥達反應、外斐反應均陰性。血免疫球蛋白正常。ENA全套陰性。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系20%,紅系13.5%,淋巴細胞45.5%,組織細胞22%,其中異常組織細胞6%,該類細胞大小不等,核不規(guī)則,漿嗜堿,無顆粒,核仁1~3個不等,POX陰性,NAE陰性,NAP積分為45分。全片未見巨核細胞,血小板罕見。第二次復查骨髓,見異常組織細胞22%,形態(tài)同前。B超顯示:雙腎無異常,肝大,脾大,少量腹腔積液。抗生素治療無效。試分析該病案。
下列哪些屬于骨髓纖維化的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