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000
B.19500
C.36000
D.4572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500
B.1760
C.1920
D.2400
A.0.0172
B.0.020
C.0.022
D.0.024
某12層現(xiàn)澆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丙類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Ⅱ類建筑場地,建筑物平、立面如下圖所示,非承重墻采用非黏土類磚墻。
由于結構布置不同,形成四個不同的結構抗震方案。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時,四種方案中與限制結構扭轉效應有關的主要數(shù)據(jù)見下表,其中Tt為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為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1為最不利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2為相應于u1的樓層水平位移平均值。試問,在抗震設計中,如果僅從限制結構的扭轉效應方面考慮,下表中哪一種方案對抗震最為有利?()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某12層現(xiàn)澆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丙類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Ⅱ類建筑場地,建筑物平、立面如下圖所示,非承重墻采用非黏土類磚墻。
對建筑物進行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時,采用SATWE電算程序,需輸入的3個計算參數(shù)分別為: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S1;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梁梁端負彎矩調幅系數(shù)S2;計算自振周期折減系數(shù)S3。試問,下列各組參數(shù)中(依次為S1、S2、S3),其中哪一組相對準確?()
A.0.4;0.8;0.7
B.0.5;0.7;0.7
C.0.6;0.9;0.9
D.0.5;0.8;0.7
A.230
B.257.5
C.272.5
D.282.7
最新試題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計算得頂層的彈性層間位移θe,8=()。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
單向板上在(b×l)面積上的等效均布荷載q最接近于()kN/m2。
確定高度100m處圍護結構的風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m2。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高規(guī)》6.2.5條規(guī)定,框架梁端部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式中,Mb1、Mbr分別為梁左、右端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截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當抗震等級為一級且梁兩端彎矩均為負彎矩時,絕對值較小一端的彎矩應取為零。我的問題是:(1)這里的"負彎矩"如何理解?(2)計算Mb1、Mbr時已經考慮了地震組合,即已有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效應在內了,為什么還要再加上vGb?(3)作用效應組合有許多種,公式中的Mb1、Mbr是不是要求為同一個組合?
還需考慮風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柱腳彎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載和三種可變荷載確定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單向板上局部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b最接近于()m。
建筑設計中多處需要控制層間剛度的比值,能否總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