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詞“匍匐”在古書中見到多種寫法,例如: 《戰(zhàn)國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史記·蘇泰列傳》:“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 《詩經(jīng)·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左傳·昭公十三年》:“司鐸射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 請說明這些連綿詞書寫用字比較自由的原因。
古書注解中常見注明“某通某”的情況,例如: 《論貴粟書》:“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政”通“徵”。 《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荀子·天論》:“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錯”通“措”。 請說明上述各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唐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的韻腳字為“秦”、“津”、“人”、“鄰”、“巾”。其中,“秦”、“人”、“鄰”現(xiàn)在讀起來為陽平聲,而“津”、“巾”讀起來為陰平聲。試說明一下原因。
最新試題
“嚮”和“向”兩字的關系是()。
“詞”和“辭”兩字的關系是()。
連詞“則”的主要用法是()。
“恠”和“怪”兩字的關系是()。
下列句中,“儉”使用了本義的是()。
下列加括號的人稱代詞中,表示復數(shù)的是哪一項?()
“詘”和“屈”兩字的關系是()。
下列句子中與“公語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下列句中,“賊”使用了本義的是()。
漢字記錄語言的方式,從總的方面來看,大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