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偏心受壓單肢剪力墻,位于非底部加強部位,矩形截面尺寸為200mm×1400mm,hw0=12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fc=19.1N/mm2,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shù)β=1.0);抗震等級為一級,剪跨比λ不大于2.5。試問,在乘以因短肢剪力墻應考慮的增大系數(shù)之前,該墻肢允許承受的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最大剪力計算值(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2009年真題]提示: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γRE=0.85。
A.505
B.575
C.625
D.69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0.5kN/m2中,不包括因屋面排水不暢或堵塞所引起的積水重
B.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屋頂花園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3.0kN/m2中,不包括土、石、花草等重量
C.屋面均布活荷載,不與雪荷載同時組合
D.當為斜屋面時,《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5.3.1條,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是以沿屋面斜坡面積衡量的
某矩形框筒,平面尺寸如下圖所示,總高度102m,承受水平力q=20kN/m,框筒截面可簡化成雙槽形截面,該截面如下圖所示。角柱為L形、截面面積A3=6.41m2、形心坐標y=0.90m。槽形截面慣性矩為3056.5m4。計算圖中底層3號柱所受的軸力N3最接近于()kN。平面圖(單位:m)
A.1564.9
B.1711.4
C.1956.2
D.2094.8
A.0.50
B.0.60
C.0.74
D.0.80
某3層內框架磚房,四角設有構造柱,建筑平面、剖面如下圖所示。設防烈度7度,內框架混凝土強度等級C20,柱截面400mm×400mm,梁截面250mm×650mm,現(xiàn)澆混凝土樓、屋蓋。磚強度等級MU10,砂漿強度等級一層為M10,二層為M7.5,三層為M5。外墻厚370mm,墻外緣距軸線120mm。山墻未設門窗,基礎頂面標高-0.5000。已知各質點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3=5300kN,G2=7100kN,G1=7500kN,各層的水平地震剪力設計值V1、V2、V3最接近于()。
A.1759kN;1449kN;921kN
B.1759kN;1441kN;711kN
C.1759kN;1371kN;711kN
D.1353kN;1125kN;718kN
A.γ=1.64
B.γ=1.81
C.γ=1.88
D.γ=1.96
最新試題
單向板上局部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b最接近于()m。
《高規(guī)》4.6.6條規(guī)定,"按照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規(guī)定曲10年一遇的風荷載取值計算的順風向和橫風向結構頂點最大加速度不應超過表4.6.6的限值",請問,這個"結構頂點最大加速度"該如何求算?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計算在四種荷載下柱腳A處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
《高規(guī)》3.3.13條是對"剪重比"的要求,其中,對于薄弱層,要求A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該規(guī)范的5.1.14條,規(guī)定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標準值要乘以1.15。這不是相當于,對于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剪重比驗算時左、右都乘以了一個1.15嗎?3.3.13條的1.15倍好像不起作用了呀?
2010版《抗規(guī)》第343頁6.4.14條的條文說明中,對的解釋是"地上一層柱下端與梁端受彎承載力不同方向實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彎承載力所對應彎矩值","不同方向"是否應為"同一方向"?
當估算主體結構的風荷載效應時,方案a與方案b的風荷載標準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提示: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解題。
《高規(guī)》的7.2.8條,公式很多,感覺無從下手,請問該如何理解?
底層中柱A的豎向地震產生的軸向力標準值NEvk最接近于()kN。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