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樓層層間最大位移Δu以樓層最大水平位移差計算,不扣除整體彎曲變形
B.樓層位移計算時,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C.應考慮重力二階效應對水平力作用下結構位移計算的影響
D.位移計算時,裝配整體式樓面中梁的剛度可考慮翼緣的作用予以增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剪力墻是主要抗側力構件,數(shù)量盡量多一些,全部剪力墻抗彎剛度之和越大越好
B.抗震設計時,剪力墻的布置宜使各主軸方向的側向剛度接近,非地震區(qū)抗風設計時,則可根據備主軸風力大小布置,使結構滿足承載力和位移要求
C.剪力墻應布置在建筑物周邊,增大建筑物的抗扭剛度
D.非地震區(qū)抗風設計時,剪力墻的數(shù)量應使框架部分承受的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傾覆力矩的50%
A.B級高度的高層建筑
B.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該樓層平均值1.2倍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
C.質量沿豎向分布均勻,僅結構頂層取消部分墻、柱形成空曠房間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
D.帶轉換層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
A.0.05479
B.0.0678
C.0.0780
D.0.08214
A.(1)、(3)、(4)、(6)
B.(1)、(2)、(3)、(4)
C.(1)、(2)、(5)
D.(1)、(2)、(3)、(4)、(5)、(6)
A.進行截面抗震驗算時,重力荷載分項系數(shù)應取1.2
B.進行截面抗震驗算時,豎向地震作用分項系數(shù)應取0.5
C.進行結構位移計算時,各作用分項系數(shù)均應采用1.0
D.進行結構位移計算時,水平地震作用分項系數(shù)應取1.3
最新試題
若該建筑物位于一高度為45m的山坡頂部,如下圖所示,建筑屋面D處的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最接近于()。
還需考慮風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柱腳彎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載和三種可變荷載確定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計算在四種荷載下柱腳A處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
確定高度100m處圍護結構的風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m2。
由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層彈性層間位移,現(xiàn)已知第8層的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ξy=0.4(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為按構件實際配筋和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的樓層受剪承載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的彈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該框架結構在第8層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θp,8=()。
《高規(guī)》的7.2.8條,公式很多,感覺無從下手,請問該如何理解?
梁端截面根據實配鋼筋(計入受壓筋)和材料強度標準值確定的Mbua,要不要考慮γRE?
2010版《抗規(guī)》5.2.2條中所說,雙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轉效應,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較大值確定:或是何含義?
假定作用于100m高度處的風荷載標準值wk=2.1kN/m2,又已知突出屋面小塔樓風剪力標準值ΔPn=500kN及風彎矩標準值ΔMn=2000kN.m,作用于100m高度的屋面處。設風壓沿高度的變化為倒三角形(地面處為0)。在地面(z=0)處,風荷載產生傾覆力矩的設計值最接近于()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