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達爾文
B.高爾頓
C.華生
D.施太倫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達爾文
B.高爾頓
C.華生
D.霍爾
A.1957年,美國《心理學年鑒》用"發(fā)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章的名稱
B.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版了《發(fā)展心理學》一書
C.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版了《發(fā)展心理學概論》一書
D.1922年,霍爾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書
A.達爾文于1876年寫成《一個嬰兒的傳略》一書
B.馮特于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成立心理學實驗室
C.普萊爾于1882年出版《兒童心理》一書
D.霍爾于1891年出版《嬰兒研究手記》一書
A.1879
B.1882
C.1876
D.1891
A.馮特
B.奧爾波特
C.普萊爾
D.弗洛伊德
最新試題
在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第一個反抗期出現于()歲。
中年人的智力發(fā)展模式是晶體智力繼續(xù)上升,流體智力緩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不斷增長。
與其他發(fā)展階段相比,成年中期個體發(fā)展的最大特點是()。
一般來說,人在成熟期后開始老化,速度較緩慢,()歲后老化進程加快。
最早提出自我發(fā)展的心理學家是()。
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思所稱的“心理上于斷乳”發(fā)生在(),此時個體將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保護及對他們的依戀,逐漸成長為獨立的社會成員。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青少年在生理上出現了急劇的變化,在心理上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具有明顯的()。
()意識的建立,標志著兒童的社會自我觀念趨于形成。
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的確立是成年早期的重要的發(fā)展任務。
巴爾特斯等提出的雙重過程模型認為,認知機械成分的畢生發(fā)展軌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字形,()為從升至降的轉折點。